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7月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与七台河市新兴区长兴学校线上联合开展“读懂孩子 育见未来——生存生活教育推动生命教育”主题家长课堂宣讲活动。家长代表齐聚一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部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烨老师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智慧与方法。李烨教师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围绕孩子成长关键议题展开讲解,精准对接中小学的育人工作安排,聚焦四大能力培养,切中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与需求,引发强烈反响,此次讲座是一次与中小学育人节奏同频共振、与家长育儿需求精准咬合的“及时雨”。
家长课堂现场
一、聚焦生存生活能力,筑牢成长“压舱石”
“生存生活能力是孩子立足社会的基础,而父母的引导起着决定性作用。”李烨老师指出,生存生活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衣食住行技能,更涵盖了安全防护、时间管理、情绪调节等方面。李烨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说明:当孩子面对突发情况变化时,父母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应对;在日常作息中,鼓励孩子制定简单的计划表。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能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主意识,提升适应环境的能力。
李烨老师讲座
二、培养独立思考判断,点亮成长“指明灯”
“信息时代,孩子每天接触海量信息,能否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比记住知识更重要。”李烨老师强调,父母应避免直接给孩子“标准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多角度分析问题,鼓励他们表达不同观点。比如,在孩子遇到学习或人际交往中的困惑时,父母可以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的不同角度,而非直接给出解决方案。长期以往,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理性看待事物,不盲从、不随波逐流。
三、助力独立生活养成,搭建成长“脚手架”
活动中最具启发性的内容当属“男生女生大脑差异与教育策略”的探讨,李烨老师充分结合心理学理论,针对不同学段孩子的特点,借助脑科学研究成果,解析了男女学生在认知模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生理差异,并由此提出差异化教育建议。例如,男生可能需要更多运动化学习场景以提升专注力,女生则更需情感联结式的沟通引导。她同时强调:“差异并非优劣之分,教育应尊重个体特质,而非固化性别标签。”现场家长纷纷表示,这一视角为个性化家庭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烨老师讲座
四、鼓励敢于挑战精神,注入成长“动力源”
李烨老师指出,成长路上没有一帆风顺,敢于挑战、不怕犯错的勇气,是孩子突破自我的关键。父母要允许孩子“不完美”,当孩子尝试新事物遇到挫折时,多给予“你愿意尝试就很棒”的肯定,而非指责批评,这时父母的一句“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很勇敢”,远比“早知道你不行”更有力量。
此次哈尔滨理工大学走进七台河市新兴区长兴学校开展家长课堂,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此次讲座内容不仅紧扣孩子们在校园中的真实表现,更通过专业引导打通家校育人壁垒,让家长掌握了科学的育儿方法,使家校形成育人合力,为孩子成长注入持续动力,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正如新兴区长兴学校校领导总结时所说:“李烨教师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家校协同的‘方法论’。”这场讲座,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益探索,让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真正实现‘1+1>2’的育人效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就更坚实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