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旗增辉:让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访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晓华老师

时间:2017-06-09浏览:305

[编者按]今年,学校确立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全面加强校风建设的整体发展思路,迈上了建设高水平大学新征程。就哈尔滨理工大学而言,人才强校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其中,优秀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正在彰显。在学校即将召开第三次党代会、规划“十三五”之际,学校推出“为党旗增辉”专栏,旨在充分展示广大优秀党员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可贵品质,从而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引领广大师生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新贡献。

   “我只想让学生少走弯路,拥有幸福的人生。”这是一句非常平实的话,当它从王晓华老师的口中缓缓道出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她平和话语背后的执着信念。这就是王老师二十年执教的育人理念。
    季羡林先生在谈起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时曾说过:“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正是由于坚守着对学生的这份责任,王晓华老师二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从教书育人中体悟出人生的尊严和神圣,实现了自我超越和人生价值。
                                                               选择教师只为以德从教
    人生最难的就是选择,而职业选择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当被问到为何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否有其它的择业机会时,王老师说她刚分配到学校社科部时,曾被推荐到黑龙江日报社做见习记者,黑龙江日报的总编辑看中了这个经常去图书馆看书的勤奋小姑娘,打算聘请她到报社当编辑,为了心中的梦想,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在她28岁的时候,某医药集团经理以高薪聘请她担任南京分公司经理,她再次拒绝了。她说:“如果我是一滴水,那么学生就是那广阔的海洋,我只有融入他们之中,才有了生命的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最有价值?能够让学生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就是我的追求,所以我选择把自己的一生定位在教师职业上,既然选择了,就无怨无悔、奋斗终身。”
    “小胜见智,大胜靠德”。如何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王老师努力钻研,在教学上苦下功夫。 “要想把课上好,先要把学生备好,就像备课一样备学生”。90后的学生,多数人个性及自我意识强,以自我为中心、较少关心他人,缺乏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王老师经过认真地“备学生”,发现个别学生价值观偏离、是非观错乱。在课堂互动中,有的学生会说我的信仰是在大学找个女朋友,有的学生崇拜希特勒,想成为像他一样的人……针对这些现象,王老师先是倾听,然后会和学生交谈、辩论。比如崇拜希特勒的学生认为希特勒的能力非常强,如果不是个人某些个别失误,就会称霸世界。王老师会说:“那你也要像希特勒一样以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无辜的犹太人的性命为代价来换取你个人的成功吗?希特勒为什么失败,除了他挑起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外,还因为他刚愎自用、怀疑别人,这恰恰是人格缺陷的体现。德育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可以追求成功,但应该是以推动社会进步为目的,而不是以不择手段地牺牲无辜生命来换取个人成就的。”学生无语了。
    身教胜于言传,高喊千遍,不如以身作则的一个具体行动。“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才对得起那三尺讲台。如果想让学生将律己思想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动,就需要感动他们,进而坚定他们的信念。敬业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成功法则,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我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真正信服。”王老师住在距哈东站1000米远的三棵树机务段旁,如果从南区回家的话,她需要先步行20分钟到植物园站台,然后换两次车,再走20分钟才能到家,从家往返南区需要5个小时。
    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平凡的行动,里面无不蕴含着一名老师对待学生的片真情!也正是这样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次次平凡的行动打动了学生的心,实现了师生关系由陌生叛逆到喜爱关注的转变,让很多学生和晓华老师成了“铁哥们”。当学生知道老师要付出这么多的时候,学生选择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的学生在卷子里写上:我永远忘不了王晓华老师每次上课都会提前十分钟到岗,从不提前下课,我也要像她那样对待自己的职业。王老师在录制《解读爱情魔方》公开课的时候,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去当观众,去旁听,只因为他们喜欢晓华老师。
                                                               滴水育人重在授人以德
    教师工作是良心活。何为良心?一句话那就是:全心身地投入,做到积极、主动、踏实、认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教育、培养学生。
王晓华老师认为教与学的主要矛盾是在教上,能否取得好的课堂效果,取决于教师的讲授水平,更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王老师担任的课程一直都是专业基础课类、公共课类课程。很多学生不重视这类课程,还有一些学生是抱着混的思想来上课的。如何在第一次课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如何让学生感觉到听课是一种人生的享受、灵魂的洗礼,成为王老师二十年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教学目标。
    要想抓住学生的心,首先要修好教师自己的德。哈尔滨市图书馆成了王晓华老师经常去的地方,育人不是简单的说理,它更需要教师自身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正确定位,要想正人,必先正己。连教师自己的思维方式都不够全面客观,如何能让学生信服呢?王老师认为教师要多读书、多感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会去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在教学中慢慢体会、修正,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应该是自己在做的,人与课应该是合一的。有的教师自己都不信自己讲的东西,那怎么能让学生信服呢?”
    要想抓住学生的心,一定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王老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她采取小组模式的互动式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了,才能认真思考教师所说的话,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老师的话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
要想要抓住学生的心,必须得因势利导。这就需要及时更新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走在时代最前沿,给学生最新的信息,为了做到这一点,王老师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每天读《环球时报》、《参考消息》,只要看到有价值的信息,不管多晚都要立即更新课件。有时前一天刚刚发生的事件,第二天就已经变成视频短片进行分析讲授了。
    要想抓住学生的心,莫过于做到学生的心坎里。急学生之所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是王老师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在担任德育班主任期间,有很多学生和她反映有的课程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学不会,害怕被抓补考。王老师坚持数年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来一部分请研究生给班级学生补课,学生们非常珍惜晓华老师为他们做的一切,更加努力学习,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
    王老师就是这样默默地付出,靠自己的实际行动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上她的课不会看手机,不会低头,不需要点名课堂出勤率100%。王晓华老师风雨无阻,学生更是风雨无误。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看到学生思索的神情、看到王老师敬业的身影,而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质的升华。春风化雨,言传身教,润出的自然是最美好的心灵。
                                                               唯有用心才会收获芬芳
    2014年对于王晓华老师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她的父亲因车祸导致多发性骨折外伤,引起了肝肾衰竭、离子紊乱等症状,并引发神经中枢感染,入院手术后重度昏迷长达10天。而此时正值她申报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解读爱情魔方》的关键时刻,每天都要进行课程录制。她坚强地坚持着,一边进行着紧张的录制、后期制作工作,一边照顾年迈的父亲,每天往返于医大一院和学校之间。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解读爱情魔方》视频公开课最终通过了教育部遴选。而她为此所付出的已经不能用语言来描述……
提起《解读爱情魔方》课程的形成过程,王晓华老师说:“还是为了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存在着不正确的婚恋观,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业、婚姻、甚至整个人生。恋爱婚姻是人生大课题,可怕的是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有爱的能力了,已经知道何为真爱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在恋爱中受伤、受挫,更有甚者因失恋而心态失衡,甚至选择了结束生命这种极端的方式。我想让他们拥有幸福的人生,所以,我报了这门课。”
    现如今,《解读爱情魔方》精品视频公开课已在“爱课程”网上线,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很多学生在网上留言,希望和王老师进一步交流,希望王老师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其中有一位2014级的男生,打电话向王老师求助,他说一个女孩因为承受不了失恋的打击要自杀,他想要帮助这个女孩,挽救她的生命,但是不知道如何做。当问到他和女孩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帮助那个女孩时,男生的回答是:“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不能看到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而坐视不理,这违背我的做人原则。”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王老师让他找那个女孩谈心,王老师告诉他应该说什么,怎样来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反复的沟通交流中,女孩放弃了轻生的想法。这位男同学就是王老师所授课程的课代表。他在大一的时候喜欢上了这门课,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身道德观。这正是王老师“用心”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身上的集中反映。可以说,正是因为“用心”,才不断地提升了晓华老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能力,也正是因为“用心”, 才有了《解读爱情魔方》的课程。
    王老师还参加了省高教工委、教育厅主办的“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大奖赛”,获得了全省第三名的优秀成绩。在全省“微课”教学比赛中,王老师同样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除此之外,王老师在2015年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系列”评选中荣获了“精彩一课”奖。
    三尺讲台,托起的是育人责任,成就的是幸福人生;付出的是辛勤汗水,收获的是桃李芬芳。二十年从教生涯,在一堂堂普通的德育课中悄然划过,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平凡的坚守下对一代代学生灵魂的塑造。如今,王晓华老师教过的学生当中有的已经成为银行行长,有的已经成为职业经理人,很多学生都认为晓华老师对他们人生观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记着晓华老师的谆谆教诲,以德为先、做事先做人,他们都在各行各业中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在采访的最后,王晓华老师淡然而又坚毅地说:“我会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这是我人生的追求,是我人生的信仰。这也是我的中国梦。我会一如既往地践行我的人生信仰!”